七月的吕梁仲夏未央,这片土地正在吹响火热的科技创新号角。在前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太原理工大学分批次派出1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小组分赴吕梁13个县(市、区),共召开各部门和企业对接会27场次,经过半个月马不停蹄地点对点对接,七月底,12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吕梁13县市区的120家企业派驻对接工作全部完成,实现派驻全覆盖。12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将为吕梁企业送去技术“及时雨”,迈开市校双方战略合作框架下的实质性一步。
今年,吕梁市与太原理工大开启的“十年规划 十亿投入”的大手笔合作,激发了社会各界对项目成功的热切期盼和广泛关注。本着校市搭台、校企唱戏的目标,双方都为合作注入了极大诚意,为期十年的规划以求搭建持续稳定的合作,共建的太原理工大学吕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作为校市双方合作的基础平台,具体负责落实双方合作项目的有关事项。吕梁市委市政府还将太原理工大学吕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市县两级3000万财政引导、辖区内企业投入、社会融资等方式每年筹集不少于一亿元的资金,用于学校结合吕梁市重大需求开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为吕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提供创新人才支撑。我校面向吕梁市全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点对点推进、清单式管理”的工作思路,聚焦吕梁市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铝镁和特钢新材料产业、大数据产业、新型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派遣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实现校企人才对接,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入合作。
“如此大规模、系统化的校地总体合作模式,不仅是对我校以往的校地合作方式的一种突破,在省内高校和地市的产学研合作中也实属首次。”国内合作处、太原理工大学吕梁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次对校地合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先行先试。”
此次对接工作的全面完成,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精准化的合作基础。我校精锐尽出、全学科选派、大团队下沉;吕梁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发挥组织力量,成建制组织企业参与,让强大的科研能力、人才资源、产学研潜力与企业强烈的创新需求和充沛资金充分对接。深入吕梁13县召开的27场次对接会,有效统一了吕梁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骨干企业的管理干部、科技特派员老师的思想和认知;我校各县域的特派员工作组组长与县市区政府和部分企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方式;吕梁各县市区政府均成立了以主管县领导牵头的特派员项目协调服务专班,从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进行统筹。这些切实的行动破解了以往企业和学校科研人员之间单线联系、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组织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力求达到“1+1>2”的效果。吕梁企业不禁感叹:“太原理工大学玩的是实的,玩的是真的,不是来作秀的。政府能提供这么大的支持力度,特派员能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揽下瓷器活,还需金刚钻。我校派出的12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及相关科研人员,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技术职称,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化学化工学院吴旭教授既是科技特派员,又是此次孝义市特派员小组的组长,他表示:“在与企业的对接中,我感到,我们还需要立足双方站位,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和推介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力争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把脉问诊形成全方位精准帮扶。”项目启动对接以来,吕梁先后组织科技特派员对全市33户铝镁、特钢新材料、煤焦、大数据、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接,使特派员们对企业的情况和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科技特派员们纷纷表示,参加了对接座谈会,又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确实感受到了吕梁的诚意和周到的服务,急切渴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早日在生产一线得到转化。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特别是着眼于解决地市、企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以推进项目合作和平台共建,服务山西转型发展,这始终是学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秉持的理念和态度。正如副校长冯国瑞在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会上,引导每位特派员们思索的问题:“要真正地了解掌握企业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要干什么;了解产业发展的前景在什么地方,我们和对方合作,我们能提供什么,能做什么。聚焦‘六新’,重点围绕我省14大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思考和实践,调动一切积极性,真正能为企业开出药方、拿出思路,这就是我们每个特派员要去做的事情。”
目前,各特派员在继续深入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利用自身及团队的科研力量,帮助企业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并根据企业需求,完善企业状况调查表,建立企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以精准助推企业技术升级改进,在不断探索中,蹚出合作新路子,让科技工作者的论文更好地写在三晋大地上,为山西转型发展贡献太原理工智慧和力量。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