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近百个项目被规划!2024年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抢鲜看.....


2024-02-29 00:06:36   阅读:15.2k+

  一件件民生实事超额完成、一组组翔实数据回应百姓关切。2月27日,太原日报记者从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了解到,市政府去年承诺办好的12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兑现,太原成功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在承接好省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市政府将全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

去年,我市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建成就业服务站102个、劳动保障工作站684个,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58万人。实施一批惠民工程,建成城市书房20个、自助图书借阅站48个、体育公园2个、社会足球场52块、惠民篮球场100块,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全部免费开放,13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试运营,市儿童福利院和康宁医院新院区正式投用。用心守护一方平安,24栋高标准储粮大仓建成投用,33座消防站加快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改造寄宿制学校13所,新建中小学校23所,新增优质学位3.5万个,累计建成中小学教育集团70个。去年9月,西华苑小学迎来首批新生,困扰周边3万居民十几年的孩子上学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揭牌,新开专科门诊3个、新建专病救治中心4个、新增重点学科(实验室)6个,医院手术量同比增加13%,群众大病不出市就能得到更好救治。

今年,市政府将集中精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分别为: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个以上;新建二类以上公厕100座;新增自助图书馆服务站点20座;持续实施“百馆兴体”工程,新建全民健身中心5个、健身步道60公里、惠民门球场20块、惠民足球场100块,打造覆盖面更广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30个以上,把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提升服务能力,规范服务标准,打造22个社区食堂示范店;实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年内培训农民2000人;升级改造10个消防科普教育馆,发展注册消防志愿者7万人,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困难人口动态参保率达到100%;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100台以上,为紧急医疗救护争取“黄金时间”。


2024年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全方位转型不断深化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六地”发展定位,坚定信心决心,奋力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方位转型不断深化,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4%。面对严峻形势和多重挑战,我们夯实“稳”的根基,积蓄“进”的力量,全市经济在爬坡过坎中稳健前行,从一季度平稳开局,二、三季度承压修复,到四季度加快回升,走出一条来之不易的U形上扬曲线。

转型步伐更加坚实。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5户,太重轨道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清徐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晋科半导体、晶科光伏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源瀚蓝宝石二期主体完工,惠科电子铜箔一期、山西希本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重构取得阶段性成果,新材料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太原制造的碳纤维羽毛球拍去年底正式面市,重振我市消费品工业有了新的开始。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9%,创历史新高。

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天美杉杉奥特莱斯、龙城万达广场两大商业新地标陆续亮相,限上住宿餐饮业连续10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城市“烟火气”愈发浓厚。中车·华远货运班列正式开行,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汾河雁丘园、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太原古县城十字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走进埃及,成功举办2023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太原论坛、太原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获评2023年度活力城市。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第一实验室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技术创新中心21个、高端新型研发机构3家。中车太原获评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晋创谷·太原”创新驱动平台揭牌运营。建成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5%。发放首批“人才绿卡”,全年引进落户各类人才1.38万人。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轨通,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80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1万余个,新建充电桩2.08万个。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5类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群内“跨市通办”。633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清洁村庄标准。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8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兴华街道路改造全面完工,下雨天污水外溢、积水内涝的问题彻底改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4万亩营造林任务,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获评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PM2.5改善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至4.95、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力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县级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断流近30年的三晋名泉晋祠泉实现出流。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58万人。实施一批惠民工程,建成城市书房20个、自助图书借阅站48个、社会足球场52块、惠民篮球场100块,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全部免费开放,13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试运营,市儿童福利院和康宁医院新院区正式投用。用心守护一方平安,24栋高标准储粮大仓建成投用,33座消防站加快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改造寄宿制学校13所,新建中小学校23所,新增优质学位3.5万个。去年9月,西华苑小学迎来首批新生,困扰周边3万居民十几年的孩子上学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揭牌,新开专科门诊3个、新建专病救治中心4个、新增重点学科(实验室)6个,医院手术量同比增加13%,群众大病不出市就能得到更好救治。

政府效能得到提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9亿元,纳税人满意度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17.3万户、增长5.1%,新增上市企业2家、“晋兴板”挂牌企业38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动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协和各方监督,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406件、政协提案602件。全面深化清廉政府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政府治理效能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指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夯基起势的重要一年。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锚定“六地”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任务。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主角,年内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入实施“双百攻关行动”,完善科技创新普惠性后补助政策,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在我市涌现。坚持把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紧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方向,在打造标志性产品、构建应用场景等方面积极探索、前瞻布局,抢占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高标准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推动首个中试基地年内建成投用,为全省“晋创谷”建设蹚路子、作示范。加快构建北京、天津、太原科技创新联动格局,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第一实验室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太原科技大市场为核心的“1+1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网,全年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

实施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企业科技人才引进和支持力度,新投用市级人才公寓700套以上,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引进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改造提升太原工具厂,打造工业母机产业园。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山西枢纽(太原)建设,加快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等项目建设,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力争两年内,数字化改造工业企业400家以上。加快太钢2×300MW机组低碳节能综合利用升级改造、亚鑫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年内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户。

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强化“链长”统筹作用,年内每条产业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3个以上,布局产业基础前沿领域创新项目3个,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3个,推进“智改数转”标杆项目3个以上,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应用场景3个以上。强化“链主”引领作用,支持引导“链主”企业以利益共同体形式,年内分别招引延链项目3个、补链项目3个、强链项目3个。强化项目支撑作用,推进太钢高端冷轧取向硅钢二期等项目建设,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同时,抓住国家推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的战略机遇,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关键产业链必要备份和战略腹地城市。

实施特色专业镇培育壮大行动。年内省市级专业镇新增投资3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增速达到20%以上。清徐老陈醋专业镇,重点支持紫林、水塔、美锦等醋企发展壮大,打造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电机专业镇,重点加快山西电机智慧工厂及研发制造基地、太原智能电机港等项目建设,推动山西机电院伺服电机项目年内实现量产,打造全国最大的高效电机、特种电机制造基地。碳纤维专业镇,重点支持山西钢科宇航级碳纤维拓展市场,推动山西希本丰富产品、扩大规模,到2025年底再引进10家碳纤维相关企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打造“原丝—预浸料—复合材料—下游制品”综合性生产基地。半导体专业镇,重点加快源瀚蓝宝石二期、天成半导体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同时,支持各县(市、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重点发展2至3个主导产业。

着力挖掘内需潜力

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激发潜能促消费。抓住国家推动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统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演艺经济,提升体育赛事消费规模,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消费新载体新场景。提升中正天街、泰享里等特色街区消费品质,支持钟楼街创建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培育壮大夜经济。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建设。

狠抓项目扩投资。深入开展有效益投资专项行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量占比达到15%以上。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推动建立政府投融资新模式,提高投资运作效率,形成更多有效益的投资。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引导企业加快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完善机制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

做强载体畅循环。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持续降低物流成本。深入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会展+”产业融合,打造区域会展中心。分类梯次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年内创建省级集聚区2个,新认定市级集聚区3个。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塑造高质量发展靓丽名片

强化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内建成开放。加快文庙—文瀛湖等片区改造提升,更好展现府城特色风貌。谋划建设山西古建筑博物馆,提质升级太原解放纪念馆,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打造太原旅游热点门户。做强晋阳古城文旅板块,加快创建晋祠天龙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蒙山、太山、龙山、天龙山、晋阳湖等景区连片提升,构建“山、湖、城”整体景观体系。唱响诗意汾河板块,推动雁丘园、老龙头等景点串联成线,打造“跟着诗词游太原”精品线路。做优千年府城板块,打造沉浸式体验精品线路。提升大美西山板块,再现“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壮美景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配套服务,加快形成辐射全省、吸引国内外的旅游集散体系。

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繁荣文艺创作,全方位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之美。传承好晋剧、莲花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富含文化特色、匠心技艺的旅游产品,让太原文旅看得见、记得住、带得走。支持太原古县城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免费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更好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建强高质量发展美好载体

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1号线一期年底建成通车,3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工程力争年内开工。推动迎泽大街改造提升、大运路打通、蒙山大街西延、摄乐街西延等项目年内完工。服务保障太绥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做好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服务保障。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着力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充分发挥中心龙头作用,健全完善与周边四市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古娄方高速公路、国道108太原过境段公路开工建设,加快西北二环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区域内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支持潇河绿智城建设,高标准推进大盂产业新城建设,加快凌井店产业新城规划建设,全力做好火工区搬迁服务保障。

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吸引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68个,同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20部。推动适老化适儿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全力冲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一网统管”指挥平台,打造高效、便捷、宜居的智慧城市。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擦亮高质量发展成色

坚决抓好稳粮保供。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严保严管102.0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0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5.24亿斤以上。新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创建标准化养殖场10个,确保“菜篮子”量足品丰。

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提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个。高标准打造高粱、谷子等6类农业全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乳品、果品等6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山西陈醋”“阳曲小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推动特优农产品“走出去”“销得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多措并举推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2.4万人以上,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5%以上。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年内创建精品示范村10个、提档升级村50个以上。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力争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年内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加快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东山石灰石矿有序搬迁、西山热电厂按期关闭停产。年底前完成清徐县3家焦化企业备用干熄焦改造。年内淘汰国四渣土车30%以上,清徐“公转铁”项目10月底前建成投运。力争PM2.5平均浓度降至40微克/立方米以下。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开展太榆退水渠治理攻坚行动,新建龙城污水处理厂,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标准建设国家“无废城市”,年内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力争年内中水利用率提升至34%。大力推动垃圾分类收集,逐步实现垃圾前端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一体化闭环管理。

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国土绿化5万亩以上,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老龙头、蒙山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加快东西山调水、“九河”上游生态治理等工程,推动晋祠泉早日实现稳定复流。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增强市属国企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更优服务实体经济。

深化开发区改革。完善开发区与部门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全面完成中北高新区扩区,支持申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类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行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首批13个重点事项落地见效。推动20项以上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掌上办、指尖办。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打造“一类事一站办”服务。健全线上线下帮办代办体系,切实增强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深化开放合作。积极配合申建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扩容升级。稳定拓展中间品贸易。推动太原临空经济区建设,加快建设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实行“三日清零”机制,推动拖欠农民工工资动态清零。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康乐幼儿园杏花岭分园9月开园招生,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加快推进六十二中新校等学校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太原卫生职业学院设立。支持太原学院建设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市中心医院府城院区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10项具体行动。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出入院一站式、支付一网通等便民举措。

抓细抓实社会保障。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向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支持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打造全国一流的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是政府一定要办好的实事。今年,我们在承接好省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再全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个以上。二是新建二类以上公厕100座。三是新增自助图书馆服务站点20座。四是持续实施“百馆兴体”工程,新建全民健身中心5个、健身步道60公里、惠民门球场20块、惠民足球场100块,打造覆盖面更广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五是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30个以上,把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六是提升服务能力,规范服务标准,打造22个社区食堂示范店。七是实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年内培训农民2000人。八是升级改造10个消防科普教育馆,发展注册消防志愿者7万人,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九是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困难人口动态参保率达到100%。十是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100台以上,为紧急医疗救护争取“黄金时间”。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科技强安行动,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监管,稳妥化解存量债务。

坚持不懈深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大势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强化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巩固深化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以法治推动善治。全面落实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用心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强化清正廉洁。以严的基调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打造风清气正的清廉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府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强化工作落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紧盯不放、一抓到底,让抓落实、重实效成为政府工作主旋律。坚持“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强化“四精四账”闭环管理,用好抓工作落实“543”体系,冲锋在前、担当在前,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整理自太原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