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560亿“追光”!山西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安徽?


2023-05-30 09:02:00   阅读:10.2k+

时间倒回至三四十年前,太原的辉煌还如日中天。

彼时,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到内陆,山西煤炭产业迎来“黄金时期”。作为煤炭大省的省会,太原享受到了最多红利。1978年,太原是中部第四大城市,当年GDP18.68亿元,位居全国第30名。1990年,太原GDP近百,合肥则仅有太原的61.96%。

拉回当下,合肥GDP12308.23亿元,是太原的2.2倍,全国排名21位,甩开太原29名次。从当时中部省会城市中的小透明,创下20余年来约3687%的增幅,成为能与郑州长沙争一争“中部老三”位置的存在。

对于合肥来讲,这场20余年的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得到了殷实的回报。但对于太原,用当时耿彦波市长的一句话来讲,就是“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


01合肥积淀

合肥成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合肥的经济规模是在2004年开始迈入快速上升期。如同当初的深圳是集国家之力来发展。当时的合肥,也受到了国家政策不同程度的倾斜。当年3月, “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为合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年还有一项重大利好是,合肥被国家列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乘着政策东风,合肥大规模招商引资,引入并培育了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紧抓利好的合肥,在两年后便收到回报,科技创新已成为合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6年,合肥GDP全国排名第25位,省会排名从19名升至第九名。从此,合肥被冠上了“最牛风投城市”的称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早已站位科技创新产业的合肥,迎来第二个风口。于是有了: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先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合肥创新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十四五规划,合肥的科技创新站上了第三个台阶。2022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启动“科大硅谷”建设,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到2035年,要将“科大硅谷”建成创新资源最密、创新活力最强、体制机制最活、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的卓越创新中心之一,推动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科大硅谷”,顾名思义,是围绕中科大打造的创新区。在这背后,还要提起中科大搬迁合肥的事。

1970年初,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至合肥。关于中科大搬迁合肥,是有历史背景的。当时国际形势所迫下,中科大成为中央战备疏散下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中的一所。非老牌名校要迁入其他省份就很被动,是合肥欣然接纳了中科大。

时过几十年回过头再看这一举动,看到的是合肥发展环境的开放性、包容性。30年后,也就是在1999年,中科大创办了科大讯飞,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又过20年,科大成为合肥建设“科大硅谷”的有力基底。

综合而言,能以3000+%增速发展,是合肥看得到机遇、抓得住机遇、利用得当机遇。


02 太原惜败


在合肥创造奇迹时,太原溃败于“煤炭寒潮”。

2005年,太原以GDP895.49亿元的规模排在中部省会城市第4位,超过合肥和南昌。2006年太原和合肥GDP双双突破1000亿元,合肥以1073.86亿元略高于太原的1013.38亿元。也是从这时起,太原的GDP数据开始落后于合肥。

当时,还处在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得益于山西煤炭大省的资源禀赋,和拥有贯通东西南北的区位优势。2007年,太原还成立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奠定了太原全国性煤炭产地交易核心地位。但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致使GDP断崖式下跌。

市场总说危机之下暗藏转机。此时,在市场倒逼下的转型机遇就已经来了。但直到2016年,太原乃至山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煤炭行业脱困的转型才算正式开始。

这场错过最佳转型时机的转型,耗时更久些,煤炭依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22年因煤炭资源涨价,太原成为直接受益者,全年在工业经济的强劲拉动下,太原第二产业实际增速高达5.80%,实现GDP5571亿,名义增速领跑中部六大省会城市。今年一季度,太原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2%,增长8.1%。

当然,代价也更大些:对煤炭的过度依赖,早已给太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失调、发展后劲不足等后果。当全球新兴产业不断向中国沿海城市聚集,家电、电子、轻工、通信产业遍地开花时,太原除了煤炭、不锈钢之外,其他拿得出手的品牌并不多。

从机遇出现到进行转型,中间相差的六七年,实则让回报推迟了十多年。


03 山西追击


是太原错失机遇,也是山西。

省会城市是省份的缩影。2022年,山西GDP25642亿元,安徽45045亿元。2021、2022两年的山西GDP之和,才能够得上安徽一年。


5月27日,由安徽省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天下徽商圆桌会议在合肥召开。20余位知名徽商企业家、投资人建言献策。探讨的发展主题主要围绕“科大硅谷”建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推进皖北全面振兴、打造“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基本涵盖了安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安徽这场圆桌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山西发展战略的影子,不禁让人思考,山西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安徽?

1、提振科创产业发展

以合肥为主,安徽是有科创基础的。相较而言,科创是山西的弱势。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我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工程,华为煤矿军团落地,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全力赋能。2022年,全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又明确“七大攻坚战”部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在安徽推进科大硅谷建设,注册成立了安徽首支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总规模300亿元的科大硅谷引导基金时,山西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也于今年5月25日,和中国诚通这样的国家级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深化基金投资、基金招商、国资国企改革等多领域合作,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扩大直接融资,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培育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次日,山西综改区又与国内光伏龙头晶科能源签约落地“总投资约560亿元,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据世界晋商网了解,这是国内光伏领域最大的单笔投资、也是全球首个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的“超级一体化”太阳能工厂,如今项目正式落地山西,也意味着,山西有望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这已经是我省先后签约的第N家全国性知名企业。

2022年初,河北炭黑巨头龙星化工(SZ.002442)发布公告称,拟在长治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碳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31亿元。就在本周二,省生态环境厅宣布,拟批准该项目的环评报告。

2022年9月,尚太科技(SZ.001301)与昔阳县签约,正式确定将各方争抢的四期30万吨产能负极材料项目落地昔阳,这项总投资120亿元的项目,将使昔阳成为全国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根据公司最新回复投资者提问,该项目目前正在土地凭证阶段。

大同市更是收获包括抖音数据中心在内,多个大型数据中心的落地

而提到产业讲到合作,就不得不提我省的招商行动。今年,我省的招商引资很是出圈。先有印发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定下全年招商引资项目签约1.2万亿元的目标,又是各市领导走出去积极向外招商,还有省委书记蓝佛安现场教学12种招商方式,加速我省与大公司、大项目签约合作,加大与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对接。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实现招商引资的重要前提,无疑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如五一假期被骂上热搜的山西文旅,其根就在服务。再如东方甄选山西行顺利出圈的原因之一,也在服务。据了解,这场活动是受省委统战部邀请,在省委办公厅统筹安排下,省工商联具体牵头,与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文旅厅、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作协等部门和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等单位协同推进下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而为做到最好的服务,60岁的云冈石窟张焯馆长带病讲解,推介山西。

近年来,山西确实更加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提出要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的确,唯有以营商环境之变才能最大程度的提振投资兴业的信心。

2、中部城市群振兴战略

在安徽推进皖北全面振兴,我省也已展开“中部城市群振兴运动”。总面积7.41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3万亿元的中部五市,占据着山西半壁江山。一旦崛起,不仅可以挺起山西的“脊梁”,还能够在全国城市群发展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过去两年,晋北、晋南、晋东南三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产业布局已在实施,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等多元平台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雏形初现。

今年4月,我省再次提出要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强化城市群、城镇圈、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开发模式,发挥太原、大同等城市带动作用,推动“一群两区三圈”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

3、生态文旅产业

在绿色低碳时代,生态是全国都在抓的发展方向。我省提出,在中部城市群中,太原强化“四治”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忻州擦亮“净、绿、美、靓”招牌,建设创新型田园城市;吕梁统筹山区平川均衡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晋中厚植晋商文化,建设绿色宜居美丽晋中;阳泉实施生态筑基战略,打造“太行明珠”。

与5月初山西文旅被骂上热搜截然相反的,是在5月份中下旬,数次冲上热搜的东方甄选山西行直接带火了山西旅游产业,让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等山西文化瑰宝为人熟知,山西网络搜索量、旅游平台周边游订单明显增加。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山西,应该向西安看齐,将自身发展成旅游大省,替代煤炭产业成为支撑GDP的支柱性产业。

发展战略总是相似的,但结果导向各有不同,关键在落实。

在合肥用20多年的时间超越太原,又用十几年时间夯实地位时,它的增速是必然的,发展是长久的。

晚到的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当前尚处在奋力追击的阶段。但就像董宇辉在“小作文”中讲到的: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我们不妨将时间拉长一点去看,相信太原会成为下一个合肥,山西也会重新站在属于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