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 > 正文

山西表里山河的认知与审美


2018-05-20 20:04:26   阅读:10.3k+

山西表里山河的认知与审美


  • 作者在黎城太行山考察。
     

  表里山河这个称谓,对于山西来说并非新鲜,古已有之,流传已有2600年,但都是从军事防御角度思考。但在最近,发生了根本改变。这就是社会大背景的改变——旅游产业被提高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战略高度,楼阳生省长在全省旅发大会上第一次提出“黄河”“长城”“太行”旅游板块(旅游新三板)。此时,山西旅游开始由人文旅游走向生态旅游,这是全域旅游的开始。
  在此转变下,山西的地理景观被重新审视,由实用走向审美,自然,表里山河的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这里,山河不再是一种阻碍一种封闭,而成为人类的共同体,成为不可复制的独特景观。山西人会因之而惊喜,感叹这种天造地设的存在。
  基于这种背景,本文旨在对这种河山重新认识,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使之为我省的旅游新三板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对山西地理的认知

  1、伟大的平行四边形轮廓

  从行政区划图上看,山西的轮廓像什么?
  有人说像一片枫叶,有人说是菱形,而更多的人觉得,山西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平行四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很有趣。这种形状在中国独一无二,其特别的如同法国,它的形状呈五边形。
  这个有趣的平行四边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不能不提及划界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存在三种思维——山河划界、战略划界、民族划界。第一种划界是最基本的,其依据是 “山河形便”,以天然形成的河山划界,便于各级政府管理,但缺点是易形成军阀、藩镇割据。而第二种战略划界,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故意将你赖以生存的土地分割,目的就是不让你的实力过于巨大。譬如陕西,陕南部分本来与四川山河一致,但却割给陕西;还有甘肃,像一个哑铃型,与越南相似,是唯一一个连接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省份,它的形成就是战略划界的思维。它的划分首先是巩固河西走廊与西域的联系,而又有要把历史上的藏族势力与蒙古势力分割,勿使他们连接起来,对中原皇权构成威胁。还有一种划界叫民族划界,这个好理解,你比如内蒙古、西藏、青海等民族自治区的形成,都是以民族聚集为划界主线。
  于是,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在这三种思维影响下,形成了今天曲曲折折,很不规则的省市区格局。而其轮廓则千姿百态,曲曲折折,譬如内蒙古似月牙形,黑龙江似刀把型……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东方民族智慧。
  相比较北美洲、北非地区,情况就大为不同,其行政区划都是直来直去,很间接很直观!其原因何在?
  原因是北美洲与北非的国家、州的疆域形成于近二三百年,因为操作方是西方殖民者,其划界参考的是经纬度,自然是齐齐的线条,我们又称之为殖民划界。
  那么,我们山西的行政轮廓是以什么划界呢?
  细察一下发现,山西的形状以沿着山河划界;但从宏观上看,轮廓则相对齐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文化奇观”!
  山西行政轮廓的形成有一个反复。早在隋唐时期,山西轮廓大致形成,与今日山西基本吻合。只不过当时山西称“河东”。河东山西虽然一再更名,但轮廓变化不大,放到清代,山西的块头不减反增,在原有基础上,在其北部又增加一块,这就是归绥道,包括今天的呼市、包头市,面积有 20万平方千米,看上去不太像一个平行四边形。1914年,袁世凯执政,将之割裂开,重把归绥割出去,山西重又恢复了原来模样。
  总结山西行政变迁过往,有人惊叹说:上帝画山西,山西造中国。
  这句话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意思是:山西这个平行四边形,是天造地设而来!而山西在历史文明发祥上,具有先发优势,因而是山西造中国。

  2、隆起的黄土高台

  从地理思维看,中国存在一个地理三级阶梯划分。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从地形图分辨,就是西南的那一大块褐色部分区域,前一段中印发生边界摩擦,印度侵占中国藏南的洞朗地区,后得到和平解决。洞朗就处在第一阶梯最南段;第二阶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北部、东北部,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区域,呈现出浅黄色,平均海拔1000米;而由此再往东,则是绿色、淡黄色,这是第三阶梯,以平原为主,夹带丘陵。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那么,山西处在第几阶梯呢?
  很明白,山西处在中国的第二阶梯之上。
  具体讲,山西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它东部太行山与第三阶梯的黄淮海平原相接,而太行山则是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之一。这条线由东北打西南,分别是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山西就处在这个大的地理背景下。隆起的高台是其地理结构的重要特征!因此,我经过审慎研究,将山西定位为“高台”,就连我的文化专著,也以“高台上的中国”命名。
  这个高台,说是黄土高原,不如说他是黄土覆盖、起伏巨大的山地型高原。可以将其分为三部分:
  东部山区:由太行山、太岳山、五台山、恒山等诸山及山间盆地组成。及中部河谷盆地,西部高原区。由山东侧的平原看上去,平地拔起,高入云端。因此,中原人惊呼:在太行山上。
  中部断裂带:包括河谷、盆地,由南向北,有五大盆地及汾河河谷、桑干河河谷等。
  基本是两山夹一川。它北高南低,由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倾斜而成。
  西部高原区:包括吕梁山及黄土高原,其地貌特征是支离破碎,植被差,多土少石,以墚塬峁为代表。
  从海拔上分析,山西平均千米,但起伏落差很大,北高南低,由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倾斜而成。海拔最高处在五台山北台,海拔3061米,因为在华北最高,被誉为“华北屋脊”;最低处在垣曲县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这里已经与平原的海拔接近。最高点与最低点两相比较,落差近2900米,气势真的是跌宕起伏!
  既然是北高南低,为什么晋东南要称为“上党”?许多人知晓,晋东南最高点的海拔不过2000米,著名的王莽岭,号称“太行之雄”,不及1700米,盆地里不过八九百米,其奥秘何在呢?
  原因有二:
  一是晋东南与周边区域比较,譬如与冀西、豫西、豫北、晋南比,那就是巨人;二是晋东南所处的太行山,其东侧呈断层状,山势险,几乎全部由石头组成,壁立千仞,自然是威震四方。而晋中晋北山地海拔不乏超过2500百米的,但地势多平缓,落差也小,有的是高山草甸,自然没有那种气势。

  3、表里山河之名片

  从地形图上看山西,山西地理分布很有规则,一层一层,由外及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分明就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理结构。很有张力,很有层次,具有突出的美感。
  因此,山西自古以来获得过许多赞誉,最著名的应该是“表里山河”一词。
  什么是表里山河?
  其直接的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如同人之皮肤,第一层是表皮,第二层真皮。
  那么,“表里山河”之谓,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子犯提出的。这一点《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记载: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子犯即狐偃,是晋国第一谋臣,山西交城人。在2600年前的城濮之战中,他看到晋文公与楚开战有些犹豫,就说出这样一番话,第一次提出了“表里山河”这个概念。他的意思是指山西有山河作为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内保守自存,对外可以进击中原。你可以放手去做。有实力就在中原与诸侯打,不利了就退回来,我们有山河天险作屏障呢。
  这段话透露出的信息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能够如此精辟地看到山西地理特殊价值了。这是从军事地理的眼光来审视山西,解密山西。
  的确,山西与生俱来就是为军事而存在。表里山河里的河就是黄河,山就是中条、太行,进而泛指山西所有的河山。
  让我们顺着古人子犯的目光走,第一层是黄河,作为山西与秦、豫之界河,黄河似一个臂膀,托住山西之西、南两个部分;第二层西侧是吕梁山脉,南端是中条山脉;再往里就是汾束水滋润的汾河盆地……晋国就从这里崛起,由百里方国而成春秋大国,而后称霸中原,表里山河首先应该指这里。而后晋国向东向北拓展,囊括全部山西区域及周围多省部分土地。最后,历史的举手将表里山西固定在黄河、太行、长城之间。
  往大处说,山西省就是华北地区天然的飞地,一个“国中之国”;往小处说,就是一座城池,而黄河就是护城河,长城就是人工城墙,太行、中条诸山脉就是超级城墙。
  山西表里山河并非绝对封闭,而是有关口与省外联系,如同城门。黄河的口叫渡口,太行的口叫关隘,长城的口就叫口。山西外墙由关山控制,古有36关、72口,合108关口之说。其实关口数量并非确指,据说山西成型的关隘不少于170余处,渡口也有130余处。这么多关隘,不好一一列举,论其重要,我这里选择一些要点、或者著名的举例。
  北部外长城上由西向东有杀虎口、得胜口、宏赐口、拒羌口、铁裹门、水磨口、瓦窑口等;内长城由西向东有偏头关、宁武关、娄烦关、阳方口、茹越口、雁门关、平型关、团城口、峨口、乱岭关、大小凌云口、西河口、岔口、磁峪口,广灵小关、唐山口、五台县松岩口、滹沱河御枣口、盂县、交口、平定县娘子关、苇泽关、长生口、和顺马岭关、辽县峻极关等;山西南界有垣曲横岭关、平陆茅津渡、芮城风陵渡;西侧的港口由南向北有永济蒲津渡、临猗吴王渡、万荣汾阴渡、河津禹门口、吉县壶口、永和永合关、黑龙关(陕西境内)、沁河交口、湫水河碛口、军渡,岚县河口、保德东关,河曲老牛湾等。由此看来,山西四面关口,八面铁壁。
  这里以太行为例,太行一线有“太行八陉”,分别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为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
  这些山河分布,极大地影响了山西人的命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一套地域密码。因而,表里山河被古今山西人屡屡提及。譬如唐代的柳宗元,他在《晋问》里介绍山西地理、资源时,开篇即说: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

  4、大字型走势+珠串盆地

  山西从内部地理观察,不甚规则,既不是一个四面合围的单一中心,譬如四川;也不是上中下三块,如陕西;而从走势来看,近乎于一个“人”字型。这从交通地理观察,更加清晰。
  人字型走势之“一撇”:从晋东北大同开始,直达运城,俗称大运线;其间经历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五大盆地,这些盆地排列形状,犹如糖葫芦串,而串杆似峡谷。因为这是山西的主线、主脉。
  五大盆地之分割:
  恒山(大茂山)、勾注山分割大同盆地与忻代盆地,中间有雁门关通过,这是塞北进出中原的必经之路。
  阳曲山地把忻代盆地与晋中盆地分隔开来,中间有石岭关、杨兴河谷地相连,附带有天门关、赤塘关。


  韩信岭、高壁岭把晋中盆地与临汾盆地分割开来,中间有灵霍峡谷相连。
  峨嵋岭将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分割开来,而中间孔道是蒙坑关、铁岭关。
  由永济过黄河,可以进入陕西关中平原,抵达长安,这个渡口就是蒲津渡,唐代黄河铁牛出土的地方。
  大字型走势之“一捺”:起于太原,经晋中榆次、祁县,进入长治市境内,达晋城,在太行关出境。
  晋东南地形之分割:
  祁县—武乡山地将晋中盆地与长治市盆地分割,中间孔道是祁县子洪口、盘陀关,而后穿越重重山地,进入长治市境内;一条经太原、太谷经榆社进入长治市武乡界,而后进入长治市,现在太长高速路大致以此为基础,其中有 16个隧洞。
  马鞍豁属于低山,将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分割开来,中间孔道有长平关等。
  南太行将晋城盆地与豫北平原分割开来,中间孔道有天井关、碗子城等系列通道。由此山西人可以越过太行、黄河,从孟津抵达洛阳、郑州。
  这就是山西“人”字型途经的地理走势。其特征是东西阻隔,南北可顺。道路被高山峻岭河谷阻挡,经艰难曲折才能贯通南北,把山西连为一体。这就是外省人感觉的,表里山河将山西合为一体,具有统一性,但内部却不是一个整块。地域虽广,但往往道路生机却收缩为一线,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这就是山西,受制于山河挟制!
  网格状山河布局,盆地是精华。
  山西区域内部,像人字形,但比一个核桃还要复杂几许,如果说四川盆地是一个中心,那么山西内部则是网格状的自然排列。许多山脉河流横竖穿插,将其内部分隔成许多不规则地域。
  经我研究发现,山西内部山河排列存在“五纵十横”。“五纵”指由东向西看:
  太行山—太岳山—汾河—吕梁山—黄河“十横”:由北向南观察,顺着大运方向走:
  阴山—外长城—恒山—内长城—系舟山—韩信岭—塔尔山—峨眉岭—中条山—黄河;
  而太原到晋东南的地理则有些变化,即:系舟山—子洪口—马鞍岭—太行+中条山。
  网格状的核心是盆地、河谷。这是山西的精华所在!
  人类社会的发展态势是:从高处往低处走,从崎岖处往平坦处走,从干旱处往滋润出处走……最后都聚集到了盆地、河谷里。
  盆地对于山西是最珍贵的,因为它具备宜居条件,譬如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农耕发达,粮食产量高,加上有河流滋润,水源丰富,往往是居民栖息首选之地。
  在历史上,古人类往往选择盆地、河谷开基、开府,甚至建国。这个城池发展下来,既是政治中心,还是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山西古文明发育的一个特征是:凡是盆地开阔、发育良好之地,往往是人口聚集规模较大,行政建制规格较高之地。譬如运城盆地形成“蒲州”,临汾盆地形成“平阳”,大同盆地形成“云州”,太原盆的地形成“晋阳”一样。到了清代,山西行政区划有“九府十六州”一说。“九府”是:太原府、平阳府、蒲州府、潞安府、汾州府、泽州府、大同府、宁武府、朔州府,这种布局与盆地、河谷有着直接关系。
  网格状的山河布局,盆地是精华,反之,如果这个地域以山地为主,缺乏盆地平川,即使你地域较大,也很难发育出像样的府郡,只能出现州。
  例如吕梁、阳泉,一个处在晋西吕梁山上,一个处在晋东太行山上,因为缺少较大盆地平川,清代没有出现过府,离石一带,称为永宁州,于成龙就是那里人;阳泉市出现过平定州。当然称为州的不仅此两地,清代有十六州,其中 10个直隶州、6个散州。

对山西地理之总结

  1、各自为政、散沙一块的社会特征

  加上盆地内部小而全的物产及经济,往往能够自成体系,内部循环,与外界绝缘。自力更生精神往往是这里的精髓。风俗极为丰富。包括语音、民族、舞蹈戏剧、粮食作物。
  同时这种分散又是割据势力理想之所。当中央政权控制力减弱,这里就会裂变出多个诸侯和分裂政权。当全国统一,这里仍然在割据之路上会坚持一段。因上所述,对山西学界早已形成的结论是: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

  2、外整内松的文化认同

  由于表里山河的围裹,从地域上看,分散的山西又是统一的,逐渐成了一个整块;从地域文明上,它认同于晋、三晋、河东这些概念,地域色彩非常浓郁。
  当内部割据势力足够强大,并且占据中枢区域——太原时,它们就能把分散的盆地势力统领起来,形成一个晋字号的地方政权。
  山西历史上,春秋时代的晋国和民国时的阎系山西,均是这种体现。这就是分与统的相对论。

  3、守成有余,开放不足的地理态势

  它是一个闭锁性的地理存在,周围大山太多,最要命的是太行山,对于走出去有阻塞作用。只有西南角的运城一带有些走风漏气,于是与历史上的长安政权融为一体,尚有些便利,能够得风气于先,体现出先发文明态势。
  而其他地方,走出去比登天还难。山西还有一点遗憾,与水无缘,这个水包括能够航运的河流、海洋。山西统统没有。有人说,有黄河,但你知道吗,黄河先天不足,缺乏航运能力。
  大家注意:瀑布、碛石、浅滩都是硬伤。譬如壶口瀑布、碛口等等,都不利于航运。没有航道,现代化交通网又不丰富,铁路少,公路设施不行,岂不是落后于时代?
  城市地域都是因商而兴,因交通而兴,有这个前提,村落可以很快成为一个大城市,譬如石家庄、哈尔滨、上海……还有山西的阳泉;相反,即使是国都,也会衰败,譬如洛阳、开封、蒲州……全因为地理与区位。

以全域旅游思维认识山西

  1、表里山河正成为一种审美、精神

  现已是21世纪,以今天视野看我们这块土地,沧海桑田,一切都变了,我们看待山西这块地理地貌的态度也变了。
  过去是军事防御的眼光,人类托庇于自然的力量,说明人类的渺小。而现在,山河已经无法阻挡我们。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力量急剧增大,过山打洞,有洞构机;过沟跨越,可以架桥,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我们。
  我们突然发现,山西这些阻塞我们的山河,不再那么强悍狰狞,而静悄悄的变得可爱起来。过去对于我们看眼中的山河,我们过去是军事防御的视野;而后是靠山吃山的实用主义目光,我们看中的地下的矿产(煤、铁、石膏等);山上的石头(石料)。
  现在我们换一个思维审视这些山河,她们是如此精彩,如此壮美。此时,地理的力量不再如过去那样狰狞恐怖,它在成为谐相处的人类共同体,成为一种审美、一种精神、一种向往!
  这就是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

  2、山西“新三板”的定位

  2017年9月21日,山西在晋中召开旅发大会,把旅游产业提升到了一个战略高度来对待。楼阳生省长在会上提出黄河、长城、太行旅游的“新三板”。我要为这一系列举措点赞。时隔两天的23日,黄河电视台就举行了“表里山河行大型科考暨采访活动”,在山西电视媒体中率先发声。笔者作为特邀嘉宾,有幸参加了科考活动;之前在新著 《山西密码》里曾力推“表里山河”这个概念,也算是与楼省长新三板的不谋而合。
  如今,旅游产业已经被视为新的产业板块,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之誉为“幸福产业”。过去,旅游仅是产业中的一盘小菜、配菜,而现在省政府将之与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材料作为四大新兴产业支柱,说明旅游正成为一盘大菜、主菜。这是山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益尝试。新三板定位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是一种思维上的很大提升。过去我看待山西地理,基本停留于实用层面;而此时的重提,则赋予它全新的内涵,这就是从审美、旅游层面来思考、应用山西的地理景观。这种改变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必将给山西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
  如今的山西,正处于转型的瓶颈期,不能再以“煤老大”自居,而是要广开生财之路,必须把目光投向旅游产业!

  3、山西生态旅游的拓展

  而在旅游业中,也要不断创新思维。我们过去偏重人文旅游,譬如根祖旅游、大院旅游、佛教旅游……这个定位有些小,现在把生态旅游包容进来,也就是把山西的山河景观被收纳进来,范围就很扩大了。这种定位极为准确和必要,一是过去的人文旅游有局限性,偏沉重、苦涩,趣味性不够,对于广大妇女儿童,不具有杀伤力;二是山西生态极为丰富,地形地貌多姿多彩,应将之整合进来。如此,生态旅游的拓展,正好弥补两者的缺憾。
  综观国际旅游业,曾经崇尚3S(用英文表述)概念,即阳光、沙滩、大海,这是一个滨海旅游的概念;如今国际上开始推崇3N概念,即自然、怀旧、天堂,这是一个山地旅游概念。由此可见,山地风光正在受到当今时代的关注,而笔者认为,山西最大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地上文物,更具有多姿多彩的山地地貌;而且这些生态资源明显优越于周边平原省份。
  如此看来,表里山河的提出,是有缘之水,其中大有可为。这也是全域旅游的地气所在!

  4、全域旅游与我的研究不期而遇

  笔者长期致力于山西地域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先后考察省内外133县域,以县、市、区域、省为研究范畴,写作出版了六部学术专著,被社会称为“山西地域研究第一人”。笔者的考察行为背后,其实揣着一个渴望,就是一个山西梦。在今年8月底又出版了《山西密码》,9月13日,山西各界又在三晋国际大厦举办大型首发暨研讨会,山西学界、政界、新闻界主流人士普遍认为,此书对于山西走出低谷、转型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回溯21年的学术经历,本人感慨良多。1996年秋,当我动身前往吕梁,走上田野考察之路时,是纯个体行为,当时民气未开,我倍感孤独,唯有身体里的灵魂鼓励着我;逐渐的,踏入山河间的人众增多起来,尤其近几年,旅游、户外成为时尚,家用汽车、相机、手机被频繁使用,旅行社、户外俱乐部愈来愈活跃,我逐渐感觉到我不再孤独,而成为千千万万旅者中的一员。
  打个比喻,如果把黄河视为母亲,太行就是父亲,长城就是维系二者的彩带。其实每一列山脉都是我们的一根骨头,每一条河流都是我们的血脉。因为她们,我们的精神生活会焕然一新!
  笔者内心强烈希望,山西在未来的道路上能不忘初心,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也希望山西人或者喜欢山西河山的旅者,能够亲临、感受山西的大好河山。爱国先从爱山西开始。如同英国资深户外牛人所说:山在那里等着你。
  最后,送读者一句话: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走不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

冯 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