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 > 正文

沉痛哀悼!“时代楷模”、“绿化将军”张连印逝世,曾两次被毛主席接见……


2024-03-12 09:38:19   阅读:13.4k+

“时代楷模”、“绿化将军”、山西籍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0日逝世,享年80岁。

据公开信息,张连印张连印,山西省左云县人,1945年出生,1964年3月入伍。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2021年6月,被授予山西省“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10月,张连印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3年12月,荣获中宣部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前半生从军带兵,后半生封山育林”,是张连印同志的一生。

19岁入伍,两次被毛主席接见

张连印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此后张连印随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生活。12岁那年,张连印以第一名的毕业成绩升入破鲁中学。但在不久后奶奶病逝。初二下学期爷爷又得了肺心病,卧床不起。为了照顾病重的爷爷,我不得不退学回家。

回忆张连印的童年,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成人的。

1964年,19岁的张连印参军入伍。由于表现出色,入伍第二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培养下,经过部队的淬炼,张连印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38岁担任副师长,后来又当上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军旅近40年,张连印从一名普通战士到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再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战士时,被评为“五好战士”和“技术能手”;当连长、指导员时所在连队被评为“四好”连队;当团长时一心一意练兵备战谋打赢,全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当师长时承担全军军事训练改革试点任务,参加了原北京军区“北国利剑”等重大演习,带领部队承担亚运会安保任务。期间,党组织还推荐张连印先后到几所军事院校学习,张连印的成绩都是优等。

张连印曾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作为北京军区学毛著、学雷锋先进个人代表,张连印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8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张连印作为“四好连队”指导员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再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退休少将”当起了“绿化将军”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咱们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张连印


2003年,58岁的张连印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带着妻子离开石家庄,返回了自己的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开始了他“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的下半生。

回到家乡后,张连印就开始了他的“战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像是在自己家种几棵树那么简单,需要技术方面的科学指导,场地的合理规划。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张连印跑遍了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各种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并请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现场勘查设计,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在自掏腰包解决了资金困难后,张连印购买了第一批树苗,开启了植树的工程。

创业初期,张连印拿出了全部30万元积蓄,大女儿张晓梅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张晓斌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张晓花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垫入。后来张连印又两次向银行贷款。

但创业并不是一件易事。

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全村共有土地17754亩,耕地只有6346亩,其余11000多亩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如此贫瘠的土地下,树木成活率很低。第一年,张连印从右玉买了1万棵樟子松苗,结果第二年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但是张连印就是不甘心,死了就重新栽树苗,哪有问题就解决哪里,跑到县城找专家,自己买书学习,把家安在了林场里,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张连印,终于在第四年张连印获得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狼和黄羊也出现在山里。

2007年7月,张家场村被验收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

此外,张连印还在2018年7月建起了清风林党性教育中心,开辟了党史国史教育园、国防知识教育园、生态建设教育园和法制教育园。“清风林党性教育基地”于2023年2月被大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大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张家场村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20年来,张连印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

张连印也因此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在张连印的努力下,张家场村的林木覆盖率持续上升,但其的身体却越来越不好。

多年来,张连印吃的是土豆白菜豆腐,最喜欢穿的就是一身旧款迷彩服;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东西去看看村里的困难户……村民们都说他,“从来不摆谱,看不出是个将军。”而妻子王秀兰最明白他,“如果乡亲们觉得他和他们一样,他就高兴。”在张连印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一些点滴小事——“拿完药,在医院门口点了一碗面,自己来了个光盘行动!”“从左云去大同,坐了公交车,又一次低碳出行。”…………

2011年,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手术前,他都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还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同时叮嘱子女一定要把为民造绿的事业坚持下去。

第二年正月,张连印就带着妻子从石家庄坐火车到大同,再坐客车回到了张家场村,他惦记着那些没种完的树,担心“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

哪怕后来又经历了肺癌骨转移,这位性格坚毅的“老兵”也没有离开植树造林一线。住院一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家乡种树。


张连印背后的女人同样伟大

张连印的妻子是王秀兰。

王秀兰出生于左云县破鲁村。20世纪60年代,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王秀兰的父母仍然不遗余力地供王秀兰读书。她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在学校发奋苦读,希望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由于当时全国停止高考,王秀兰的大学梦只能暂时放在心中。

高中毕业后,王秀兰来到山西大同市新荣区郭家窑乡东胜庄村,成为了一名教师。

1970年,经人介绍,王秀兰与张连印相识了。当时的张连印已是一名优秀的军人。1971年,两人在张连印单位简单地举行了结婚仪式。此后有了一儿一女。

张连印任团参谋长时的全家合影

婚后,他们聚少离多,经常两地分居。

平日里,两人相隔两地,靠鸿雁传书联络感情。学生成绩进步了,王秀兰会第一时间写信告诉张连印,与他分享这份喜悦;校舍需要修缮,王秀兰也会问问张连印该如何做。张连印获得奖励或遇到挫折,也会第一时间写信告诉王秀兰。有一次,王秀兰过了很久才收到张连印的来信。原来,张连印随连队到地方施工,时间紧、任务急,无法给她写信。王秀兰看完信后,连日来的不安和担心终于放下。

直到张连印晋升为副团级,一家五口才得以团聚。

在张连印退休后,王秀兰又支持并一同随张连印回乡种树。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曾是部队正团职军官,为了支持父亲也毅然自主择业回乡,加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

在冷风裹挟着沙石的2004年春天,王秀兰和张连印在张家场村前的河滩上建起了苗圃。为了节约时间,便于看管材料,王秀兰和张连印吃住在工棚,由于长时间野外作业加上风沙的侵袭,王秀兰起了满嘴的泡,脸上的皮肤没有一点点光泽,但王秀兰没有一句怨言。

在张连印被确诊肺癌。张连印化疗期间,王秀兰专门学了按摩,帮他减轻病痛的折磨。一路走来,王秀兰陪着张连印扛铁锹、挖树坑、战病魔。张连印说:“他的军功章,有妻子王秀兰的一半。”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但不幸的是,张连印此后又病重,于2024年3月10日逝世,距离其“种树要种到88岁”的目标还差了8年。在病重期间,大同市领导专程前往石家庄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看望,张连印同志逝世后,市委市政府通过各种形式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张连印的这一生,一半交给了党,一半交给了人民。

一路走好,“时代楷模”张连印!